目前整個台灣社會充滿了抱怨與不平的心情,
很多人在過去幾年中持續抱持著非常負面的情緒走到現在。
雖然很多人總覺得是因為大環境不好、政府施政不良、
社會環境不公平,導致了整體幸福感的降低。
只是,我覺得一味把幸福寄託在政府與他人身上,似乎也太過被動了。
我們自己還是有些事情可以做的!
雖然物質以及薪水對於幸福感的提升確實有幫助,
可是另一個能讓我們在任何處境都能堅持下去的關鍵,
反而是我們「看待世界的態度」。
我自己有五個原則,
覺得對於建構一個平衡的人生觀有些許助益,
在此分享出來給大家。
或許也能讓一些總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的朋友
能嘗試找到生活的重心,
並以一個更正面的態度面對人生。
1. 每一個人生決定,盡量以提高未來自由度為原則
快樂的關鍵在於你有多少選擇的自由。
所以對我而言,任何人生決定,該考慮的唯一要素就在於:
「這決定能讓自己未來擁有更多選擇,還是更少選擇。」
(這概念之前好幾篇文章其實也提過了,
舉例而言,你薪水不高,若勉強自己去買棟房子,
雖然有個自己的家,
但也意味著你將失去隨意轉換跑道的可能。
或是某個工作薪水雖然略高3000,
可是長期而言自己的專業將很難持續進步,
公司組織又很難讓外人打入核心,那我就不會選擇。
畢竟眼前的短利,永遠不能犧牲掉長期的自由度!
這不管在我選職涯、做投資、跟人往來,
都是用同樣的原則思考:
任何選擇都要能拓展將來自身的自由度,
而非因為任何理由縮限自己的自由度。
2. 盡量讓自己能不依賴別人
依賴別人就得看別人臉色,別人心情好幫你多一點,
別人心情不好可能就得低聲下氣才能得到他的幫忙。
所以如果能盡量減少對他人的依賴,
那就越來越不需要看人臉色。
當然,人不可能面面俱到甚麼都自己來,
這社會分工又這麼細,甚麼都自己學肯定是不切實際的。
所以折衷的方式,就是當你需要依賴別人的時候,
預設就該以「交換為前提」。
這意思是說:盡量減少靠人情的依賴,
而是以合作或雇用的方式進行。
我其實也是這幾年開始的體會,
以交換為前提的人際關係,才是能走得長久的,
也彼此最不會失望的關係。
(交換未必是錢,
但最少你也得付出一些對方覺得有價值的東西)
而且這還有幾個額外好處。
一旦你預設找別人幫忙時會打算花錢,
你就會直接找那個領域的專業,
而不是只是找個稍微懂的朋友來。
而當這是一個商業往來的依賴,你就能做「合理的要求」。
不會心裏覺得:對方只是來幫我一下,多要求好像很失禮;
到最後僅得到一個不完整,又欠了人情的東西。
而且當你預設合作都是商業性質的往來,
你也會督促自己要想些能讓別人也受益的代價
(實在想不出就付錢最簡單),
也會逼著自己得不斷成長以便提升對他人的價值。
總之,這通常就能避免後續因為人情造成的不愉快,
也能讓自己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目標。
3. 對別人好,但不要預期回報
造成不快樂的另一個因子,常在於期待的破滅。
幫助了別人,並期待對方提供某種形式的回報,
這種期望通常最後都會失望。
朋友找你幫助,你若想幫就幫,若有困難就直講。
不要期待幫助別人,將來能因此回收,
也不要因為對人有恩,就預期將來別人會為你做牛做馬。
最好的方式,是在如果有需要幫助別人的同時,
就認定對方根本不會記得。
這樣萬一之後對方有因為自己的好心做任何事情,
那反而會產生喜悅感。
如果時時刻刻都記得自己幫過誰,誰該回報自己,
或是誰對自己怎麼樣,那就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中。
4. 先想最壞的狀況,讓真實Surprise你
很多人容易被現實驚嚇,因為他們總是對計畫過度樂觀。
但也可能因為我是做專案起家的,經歷各種意外後,
我已經很多年不再相信這世界上有誰能做出天衣無縫的計畫。
更何況大部分人對於未來的預估總是過度樂觀、
總是假設意外不會發生,所以計畫做的草率至極。
草率的計畫當然結果往往都不如預期,很容易就會感到失望。
我發現有個人生態度很有用:就是盡量把未來想的悲觀一點、
把可能最壞的狀況都想過。也就是:
「假設XX事情發生,會不會打垮我?」
舉例來說,假設我想開間咖啡廳,那就先做些糟糕的假設。
問自己:如果開業三個月都沒甚麼客戶來,這會不會打擊到我?
這機率似乎是有的。所以就會督促自己繼續想:
我該準備多少錢當準備金度過難關?我該預期低潮多久?
然後可能就又會想:別人通常都要花多少時間建立客戶認知?
這些悲觀的問題會督促自己開始去研究、去收集資料,
就能避免自己一廂情願或是過度樂觀。
你知道現實後,自然會把建立客戶知覺所需的時間想保守一點、
努力準備的充分一點。而當你思考保守、
先想最壞,往往會發現實際沒這麼嚴峻。
總之,讓現實讓你感到「喔,原來事情沒想像的糟糕呢。」
這樣也就容易快樂了!
5. 哪裡跌倒,哪裡爬起來
人生當然不免還是會碰到挫折、碰到失敗、
碰到被別人欺騙、被別人拒絕、被別人傷害。
這些我承認,都會讓我們失落、也會讓我們難過。
可是,我覺得我們每個人要具備某種「積極性」,
就是永遠不能讓這些挫折打敗我們。
我們遭受挫折,但我們也得從每次挫折中學到教訓。
而所謂教訓,指的是「我能做什麼,避免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」。
比方說工作上吃了虧,那我就得回來好好想一遍,
下次再有類似的事情,我該做哪些處置。
比方說,早一點報告老闆、早一點去催承包商的進度、
避免沒有文件的情況下答應某些事情、或是訓練自己說不的能力。
總而言之,總有些甚麼是我可以強化的。
而把這些地方找出來,改造自己,下次就可以避免同樣的問題了。
最糟糕的態度,是把問題外部化:
都是對方不好、都是政府沒有把關、
都是財團欺負我們、都是資方邪惡、
都是男人好色或是女人愛財。
問題要外部化,
你永遠可以找到無數的理由以及無數的對象可以責怪。
可是這無法避免下一次的問題發生,
你也永遠可能重複在同一個問題上不斷跌倒。
但這就很可惜了,畢竟靠別人總是沒用的,
人最終能依靠的永遠只有自己啊。
(本文刊載於大人學〈讓自己容易快樂的五個生活態度〉
留言列表